Saturday, January 28, 2006

飯焦

這兩星期的城中熱話定是羅范椒芬的兩句話,在這個喜愛斷章取義的年代,不如先看清楚當日的較全面內容: (轉載自雅虎新聞)

"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昨出席立法會會議後表示,對兩名教師自殺感到難過及可惜,她曾親自與兩所有關學校校長聯絡,未發現兩人工作壓力太大,校長亦不知兩人的自殺原因。被問及兩人自殺是否與教改有關,羅太語帶激動地說﹕「你的問題已假定與教改有關,根本上教改有那麼多學校做,如果是的話,為何只係兩位教師(自殺)﹖」
  她其後又承認,推行教改的確會帶來轉變,但壓力「人人有」,「選擇自殺的教師一定有其他原因,或加上工作壓力真的很大,但一定尚有其他原因」。對於教協揚言會對局方政策採取不合作態度,羅太希望與教協對話,亦歡迎學校向局方反映意見。她呼籲教師要懂得紓緩壓力,可與人傾訴,「希望教師珍惜生命,不要輕言放棄」。"

我想請問有多少人(包括上街示威的老師們)知道全個對話內容? 我不是故意唱反調以鶴立雞群,但希望從一個更客觀和全面的角度來理解這關乎人命的事。

其實她的說話單從理據以及邏緝而言並無大錯,我相信她希望帶出"自殺的原因不只一個,我們應找出真正原因去切實解問題,而非武斷地歸咎於教改",而我同意這個看法,可惜那句"點解只有兩位"被傳媒和民主黨裏想爭政活本錢的人用作propaganda, 指着她鼻子來駡,而眾人有否想得深入一點,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?

我認為在此泛事件中,羅太絕對缺乏公關技巧,可能忘了為官者失言會因輿論壓力而烏紗不保的嚴重性,但她不是在執行政策上有重大失誤,所以罪不至辭職,如真的有人要下台,她老闆李國章應先為教改負責。

有人說羅太抱着天之驕子的AO(政務官)心態,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,但只是無法證實的斷言。(但AO的心態是個有趣的題目,可以另作討論。)

程介明先生是我素來尊重的教育工作者,我以他的一番話作結尾,各老師們共勉之:

「新年伊始,三位專業人員放棄了他們的生命,其中兩位是教師,令人婉惜。除了家人,兩位教師還遺下了許多對他們懷無限希望的學生和家長。一位教師的輕生,不可能是單一的因素﹕有政策的因素、有學校的因素、也有個人的因素。

連續兩位教師的輕生,固然不能馬上認為大多數教師都有自殺傾向,但是也足以響起警鐘,加速作政策上應有的調整,或者引進新措施,改變教師工作的大環境。而教師也應該積極爭取改變自己工作的大環境。

然而,在同樣的大環境下,我們仍然看到許多學校,經過校長和教師的努力,積極而主動地面對種種困難和挑戰。在他們來說,天地是寬闊的,生活是充滿希望的。因此,塑造一個和諧和樂觀的工作環境,也是改變教師生活的重要環節。

但是,當務之急,是不管環境如何,在我們的身邊,關心每一位同事,假如有同事情緒低落、思想受到困擾,大家互相幫助、想方設法開解和紓緩。人間有情﹗只要大家努力,必然可以齊心協力,共同克服困難的環境。

我們教師是把希望帶給學生的﹔我們自己也需要對生命充滿希望。生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﹗

不管環境如何惡劣,我們還是要活下去﹗我們完全應該活下去﹗」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迷失小嘉露:
香港的教改已經較遴近的國家(日本(1984),南韓(1985),台灣(1994))遲起步,本人並不是想批評什麼,而是覺得各國都有教育的問題,亦有失敗之時,香港應否學習他們如何從失敗中糾正過來,而不是在傳媒上唇槍舌劍,得益的是誰人?本人愚昧,不知道誰人得益,但肯定的不會是教師和社會的下一代.
自己不敢妄下判斷現階段的教改是否改善中,但這個過程是否令人有希望,大家可以探討一下教師與學生對教改的反應,便會知悉!
程介明先生提出的---我們教師是把希望帶給學生的﹔我們自己也需要對生命充滿希望。生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﹗
自己亦同意這段說話,教師若沒有希望帶給學生,便失了做教師的真正意義了,人是不能改變環境而遷就自己,而環境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變,活下去的動力就要不斷問自己為何要選擇教師這份工作,是為了薪俸高,假期多,或是想教導他們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,懂得對自己及別人負責,和做一個快樂的人.前者是教育他們尊重生命,後者教他們如何享受生命.(摘錄杏林子)教師若有正確的目標,自然在逆境中,堅持下去.